截止24日,6月钢材价格走势呈现继续下跌的运行态势,钢材综合价格指数比上月24日下跌了2.57%。分品种看,长材价格指数下跌了3.80%,扁平材价格指数下跌了2.13%。铁矿石价格呈现了先跌后反弹的态势,铁矿石综合价格指数同比上月24日下跌3.97%,进口矿价格下跌了3.91%,国产矿价格下跌了4.03%,基本符合上月预期。
7月份钢材现货市场,笔者认为,在流动性下行拐点确立、宏观基本面疲弱的作用下,仍将向下调整,幅度有限,但由于局部地区、个别品种超跌或宏观利好政策刺激,不排除出现反弹,主要是因为:
一是流动性出现下行拐点,短期内对钢价行成打压。5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回落至6674亿元,社会融资规模为1.19万亿元,比4月少5763亿元,这或许标志央行流动性下行拐点的出现。笔者认为,由于总量放宽,仍无法解决“激活存量”与经济结构的问题,流动性下行或许是一种趋势,至少必须是短期趋势。其原因,从外因上讲,年初的大量热钱流入,而如今转缓并将继续;从内因上讲,金融稳定的要求,对表外融资、套利融资以及地方政府融资的全面监管约束。这种流动性下行,必然会逐步阶段性传导到实体经济,短期构成负面影响。我们同时注意到,国家领导人以及央行的表态中提及不能指望进一步放钱,而是要管好流动性。同时,由于部分中小银行同业资产、负债率高企、理财产品监管收紧以及身对流动性估计不足,导致近期资金面紧张、利率飚升,对短期钢价负面影响不言而喻。
二是经济基本面疲弱,下行压力加大。首先是从“三驾马车”看,5月投资环比下降0.2个点,外贸在挤压水分后出口增速降至1%,而其中跟钢铁出口间接最大关联的机电出口负增长60.2%,消费增速略微上升至12.9%。其次,从PPI、CPI以及工业增加值看,数据都不理想,特别IP相对应的GDP增速也就7.5%左右。再有,从一些先行指标看,中采联6月汽车行业新订单下降6.8%、采购量下降7.5%,水泥行业新订单下降6.4%,专用设备新订单也是下降5.3%。根据申万的调研,6月上半月其综合指数从6.1%明显下滑至-11.9%,库存指数从3.8%反弹至14.1%,当前景气度指数从2.2%下滑至-19.2%。房地产方面,大部分中介反映市场开始进入淡季。汽车方面,大部分经销商反映订单下滑,库存上升。家电方面,5月对需求的透支使得6月上半月销量普遍有10%以上的下滑幅度,库存大约2个月左右,彩电销量明显下滑,空调、冰箱销量尚可。机床6月销量仍有所下滑,有厂商表示,虽然私营企业资金问题不大,但投资意愿差,工程机械、能源、矿山行业几乎没有看到需求。工程机械方面,多数受访者表示6月销量环比下滑30%左右,基本符合季节特征,中挖销售占比略有抬升,市政需求稳定,铁路、轨交进度缓慢、房地产、采掘开工偏弱,多数受访者表示今年市场会企稳或略有复苏。公路货运方面,大部分货运公司表示货运量环比下滑。6月出口量基本平稳,美线尚可,欧线运价已经跌至400美元左右,跌破今年低点。6月出口增速应当也在1%左右。
三是超跌、政策利好或引发反弹。市场超跌主要表现在,一是现货从高点回落幅度达到12%,接近2012年的最低点。且今年5、6月价格是近十来年历史上最低水平;二是期货主力合约也有近1000元的下跌;三是焦煤、焦碳价格也跌破去年低点;四是这轮下跌到6月底有4个半月,超跌反弹的要求越来越强烈。今年以来,利空政策频出,恐怕还只有房产税试点扩容的利空政策,再接下来就是城镇化方案出台、去产能化、治理大气污染等政策及其落实,这些利好政策或许会对摇摆的市场指引方向。尤其是如果上述几个因素叠加在一起,相继作用,不排除反弹甚至持续一段时间。
总体上,7月份钢材市场,从基本面看,前期还不具备反弹的条件,市场有必要继续调整,以达到进一步去化库存、抑制产量、打压原料价格的目的,但由于市场价格已处于相对底部,所以下行空间也相对有限;从技术面上看,不排除超跌、政策性利好引发反弹。